
機構簡介
廣東粵劇院于1958年由原廣東粵劇團、廣州市粵劇團以及珠江、永光明、新世界、東方紅、太陽升、南方、冠南華等幾個粵劇團合并組成。首任院長為著名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副院長羅品超,藝術總指導白駒榮,現任院長曾小敏。
1956年,廣東粵劇團(廣東粵劇院前身)赴京演出由馬師曾、紅線女主演的《搜書院》,周恩來觀看了演出并書贈“批判性地接受民族文化遺產,創造性地發展地方戲曲音樂,使祖國的文化藝術發出新的光彩”的重要題詞。
廣東粵劇院歷史悠久,藝術力量雄厚,現時我院由廣東粵劇院一團、廣東粵劇院二團、舞美設計制作中心、廣東粵劇藝術中心四個實體和院部組成。是粵劇界規模最大、水平一流的表演藝術團體,是全球粵劇藝術生產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粵劇的最高藝術殿堂。
廣東粵劇院以“出人出戲出精品”為立院之本,數十年來造就了幾代著名藝術家。劇院人才薈萃,陣容鼎盛,行當齊全。馬師曾、紅線女、羅品超、白駒榮等眾多老一輩著名表演藝術家以他們精湛的表演享譽海內外。劇院注重藝術人才的梯隊培養,丁凡、曹秀琴、梁耀安、吳國華、姚志強、梁淑卿、蔣文端、麥玉清、曾小敏等九位藝術家先后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全國擁有“梅花獎”演員最多的藝術院團之一; 關國華、丁凡、小神鷹、黃壯謀(黃培)、梁耀安、曹秀琴等先后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資文化代表性傳承人;68位獲得高級職稱的在職藝術人員。
劇院成立以來編演了500多個粵劇劇目,其中不少成為名劇或保留劇目,如《搜書院》、《關漢卿》、《山鄉風云》、《夢斷香銷四十年》、《魂牽珠璣巷》、《倫文敘傳奇》、《錦傘夫人》等。我院創作排演的劇目多次獲得文華獎、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廣東省魯迅文學獎及廣東省藝術節劇目一等獎等多個國家及省級獎項。
劇院注重繼承、保護粵劇的地方特色,2013年被文化部定為“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劇院多次被評為廣東省先進集體,并獲得“全國文化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近些年來,我們推出了《南海一號》、《青春作伴》、《風云2003》、《夢·紅船》、《還金記》等一批優秀原創劇目,其中《夢·紅船》入選第十五屆文華大獎終評,并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演出。在保護傳承粵劇優秀傳統藝術的同時,我院嘗試排演一些題材新穎的新創劇目吸引年輕觀眾,近年我們排演了根據網絡游戲《劍俠情緣》改編的粵劇《決戰天策府》及以現代時尚唯美理念創作的《白蛇傳·情》,取得轟動的效果,吸引了一批從沒看過粵劇的年輕人進入劇場。
劇院立足廣東,面向全國,走向世界,曾多次出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演出,深受海內外觀眾歡迎。
[閱讀全文]
微信公眾號/微信聯系